放射性活度
表示放射性元素或同位素每秒衰變的原子數,單位是貝克勒爾,簡稱貝可(Bq),這是為了紀念100多年前**發現天然放射性物質的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1Bq的定義是每秒鐘有一個原子核發生核衰變。
吸收劑量吸收劑量是*基本的劑量學的物理量,是指射線與物體發生相互作用時,單位質量的物體所吸收的輻射能量的度量。單位是戈瑞(Gray,Gy),1Gy=1焦耳/千克。專門名詞是戈瑞(Gray),符號“Gy”,1Gy = 1 J·kg-1。這是個很大的單位,因此在實際應用時,往往用其千分之一或百萬分之一作單位,即mGy 、μGy,甚至更小,nGy。
吸收劑量適用于任何類型的輻射和受照物質。在對環境進行γ輻射監測時,經常用nGy/h作測量單位(吸收劑量率單位),意思是測量地每小時的吸收劑量值。正常的天然本底輻射水平視地域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在幾十到二百nGy/h之間。
可以看出,吸收劑量是一個描述物質吸收輻射能量大小的量。
空氣吸收劑量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單位質量的物體所吸收的輻射能量的度量,單位是Gy/h。
當量劑量
不同類型和能量的射線所產生的生物效應會不同,因此相同的吸收劑量未必產生同等程度的生物效應。為了用同一尺度表示不同類型和能量的電離輻射對人體造成的生物效應的嚴重程度或發生幾率的大小,采用了當量劑量,這是一個考慮了輻射權重因子的量。
當量劑量的單位也是J·kg-1。為了同吸收劑量單位的專門名詞區別,當量劑量單位有一個專門名稱叫希沃特(Sievert),簡稱“希”,符號是“Sv”。實際應用中往往用mSv、μSv、nSv。
值得注意的是,在報道中所提到的測量水平數值都是以劑量率的形式出現的,即每小時多少劑量,也就是說如果在該地停留一小時將接受多大的劑量。所以一個人實際接受了多少照射,應該是劑量率與停留時間的乘積。
在實際測量時,如果包含有多種射線,應使用當量劑量單位。
有效劑量
為了描述輻射所致機體健康危害的大小,定量地評價輻射照射有可能導致的風險的大小,在輻射防護評價中,人為地引入了有效劑量的概念。
實踐中,因放射性照射引起的隨機性效應(癌癥等**)的發生概率與當量劑量之間的關系還與受照組織或器官有關,因為各種組織器官對射線的敏感度是不一樣的,而人體受到的任何照射幾乎總是不止涉及到一個器官或組織。為了計算輻射給受到照射的有關器官和組織帶來的總的危險,在輻射防護中引入了組織權重因子這一概念,有效劑量就是考慮了這一因素后產生的,可以說這是一個既考慮了射線種類也考慮了器官組織權重因子的量。有效劑量的單位是希沃特/希弗(Sivert,Sv),是以瑞典杰出的核物理學家希沃特的名字命名的。希沃特是個量值很大的單位,在實際應用中,通常更多地使用毫希沃特/毫希弗(mSv)或微希沃特/微希弗(μSv),1Sv = 1000mSv; 1mSv = 1000μSv。
1倫琴(R)=1萬微希弗(μsv)=1雷姆(rem)=1Gy = 1 J·kg-1
順便介紹一下:普通公眾每年受到天然本底輻射的有效劑量為2.4mSv (世界平均值)
吸收劑量D:單位Gy(戈瑞)=1J/Kg輔助單位rad(拉德)=0.01Gy
當量劑量H:單位Sv(希沃特)=1J/Kg輔助單位rem(雷姆)=0.01Sv
與吸收劑量的關系:H=Q×D(Q是射線的品質因數)新的叫法是H=Wr×D(Wr稱為輻射權重因子)其實一回事……
有效劑量E:單位Sv(希沃特)=1J/Kg
E=∑t Wt×Ht(Wt為T器官或組織的組織權重因子,Ht為T組織所受輻射的當量劑量)
劑量率的意思就是劑量隨時間的變化程度,可以是吸收劑量率,當量劑量率,有效劑量率。劑量除以時間就是劑量率。單位就是劑量的單位后面 /s
CPM和CPS,是指儀器測量樣品發射出粒子的計數,CPM即每分鐘計數,CPS是每秒計數